——传播物业最新资讯,致力于高端物业发展,打造中国物业
  管理行业第一资讯平台!

潘军:物业管理将向社区管理演变

时间:2020-03-17 来源:网络转载

物业新闻网讯:

 

观点地产网“经过了40国多天全国人民的防疫工作,人们对于自己的人生、对于自己所居住的社区、对于自己在疫情下的生活,我相信都有了新的想法”。经历了此次特殊的抗疫时期,花样年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执行董事、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潘军在社区建设方面有了更多深刻的思考。

受肺炎疫情的影响,2020观点年度论坛选择网上直播的形式进行。潘军将直播的地点选在了花样年深圳福年广场的办公室,下午他准时出现在镜头前。此刻潘军的语气显得平静缓和。

“在这个艰难时刻,我和大家一样,共同战斗在防疫一线。”潘军介绍,从1月23号起,花样年和彩生活旗下2000多个小区都进行了全封闭式的管理。尤其是战斗在湖北、武汉的同事,与小区的业主一起经历着这抗疫时刻。

潘军颇有感触,“经历至此,我们对未来要有思考——我们需要一种什么样的生活、什么样的社区、什么样的家庭,我们居家的环境如何来改变。”

从宏观层面看,中国的房地产经过高速发展的20多年,现在已经进入到一个快周转开发为主导思维的阶段。然而经历了快速发展以后,有着更多的工作、更多的问题需要解决。

以2018年作为分界点,“原来我们主要解决有没有的问题,中国的房地产从80年代从深圳开始实践,我们有了真正意义上的房地产开发,真正进入黄金时期是1998年房地产按揭、取消福利分房,从这个时间点开始,到2018年,我们认为这是中国房地产的黄金20年”,潘军分析道。

“从2018年以后,所有开发商都感觉到了压力。我们在高负债、标准化的同时,利润不断地下降,没有一家大的开发商不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了焦虑。”

展望未来,潘军提出了他的观点,“现在我们在中段,中国的社区、中国的房地产开发一定会进入下一个阶段,会越来越强调产品的研发,来改变社区更多的功能,满足多方面的需求”,比如某些极端的状况,类似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社区家庭在功能上要产生相应的变化。

鉴于早期肺炎疫情由于家庭封闭相互交叉感染使得新增病例激增的现实,潘军提出“户型设计、家庭功能需要有这样一个防疫的安排”,即在空间上实现相对独立的封闭式管理和功能调整,相应的在环保健康的硬件设计上作出提升。

就目前而言,潘军介绍道,用于体温测试的无感红外测试误差更小,这一类设施设备,深圳的一些高新技术企业已经研发出来,并应用在防疫一线。“这意味着社区的硬件,未来在设计层面、前期的功能考虑层面,就要进行相应的变化。”

光是硬件方面,显然是不足够的。“最近我一直在思考一个更深入的话题,就是我们的物业服务团队如何进一步提升,实现更高的社会服务价值”,潘军由此提出关于社区建设软件提升的看法,认为在服务深度方面,要提升物业管理公司,政府应该赋予物业管理公司更多的行政服务能力,相应的,社区要进行有边界、可封闭的管理,同时包括社群的舆情管理。而落地的层次,则依次是中央政府或者市政府一级-街道-物业管理公司-社区业主。

社区是疫情联防联控的第一线,潘军分享了一组数据来证明做好这最后500米安全防护的重要性。“在武汉我们一共服务了接近200个小区共21万人,有193个感染的业主,感染率是万分之9,与平均的万分之49相差5倍。在湖北我们服务了43.5万人,感染的病例是215,感染率是万分之4.9,而整个湖北省的万分之11。”因此,有管理的社区和没有管理的社区是不一样的,可以相差到5倍。

具体到管理上,潘军切身体会到社区的业主是需要沟通的,而这和传统的物业管理逻辑是不一样的。“什么是社区?一定是业主之间和服务者之间需要沟通的。”“越是不透明,越是恐慌。当大灾来临的时候,我们绝大多数的业主需要畅通的信息,在信息公开透明的情况下,我们的业主能更好地配合政府整体的封闭防疫的安排。”

潘军认为这需要集中化的管理平台,除了通过社区疫情智能管控平台提供疫情信息、普及防疫知识以外,还需进行相应的物资保障、生活管理,才能使得所有的业主在家里实现个人的防疫以及对社会的贡献。

“我们的小区正在实现一个升华,正在从一个物理冰冷的概念,向具有温度的方向来进行演变,我把它叫做社区”。经历本次疫情防控,潘军深刻感受到“社区”这个概念的变化。在他看来,“社区即“小区+业主”,通过这两者的互动,形成社区,而这里面的催化剂就是物业管理公司。

“物业管理公司未来要有变化,就是变成社区服务公司。社区和小区的最大不同,第一是要有人参与,第二是要有人际间的互动,第三是要有硬件和软件的维护。”显然在潘军的眼里,“物业管理公司”已经有了新的定义,未来的日子里,打造“社区服务公司”将成为前进的方向。

上一篇:雅生活董事长:疫情带给物业企业3个机遇和4个挑战 下一篇:李长江:2020年物业行业收并购机会更多,看中标的增值服务

本站部分资源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或者来源机构所有,如作者或来源机构不同意本站转载采用,请通知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备案号:沪ICP备16068999号